論壇1 “凝聚合力,構建大保護格局”論壇順利召開
時間:2022-12-09
作者:CIPAC
分享:
11月30日下午,“凝聚合力,構建大保護格局”分論壇在第十一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上召開。與會嘉賓圍繞如何健全統一領導、銜接順暢、快速高效的協同保護格局等焦點問題展開了探討。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張志成表示,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為打造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不斷提高審查質量和效率,進一步加強行政保護力度,執法指導力度顯著加大。同時批準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加強國際合作,進一步健全保護體系。
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長李劍圍繞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展開了講述,包括人民法院致力完善裁判規則,發布相關司法解釋,加強新興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此外,人民法院與市場監管、版權、知識產權等行政主管部門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改革,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整體效能。
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副司長王國棟強調須通過部門協同做好醫藥集中采購中的專利保護工作。他表示,目前我國全面實行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國家醫療保障局將加強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合作,建立醫療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協調會商機制。在集中帶量采購之前,加強分析研判,加強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通過部門協調配合,共同做好醫藥集采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識產權與創新發展中心副主任畢春麗介紹了信息通信領域標準必要專利發展趨勢。她談到,隨著信息通信領域的蓬勃發展,標準必要專利涉及的訴訟及全球費率等問題時常引發關注。我國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經驗,制定與我國產業發展環境和市場競爭狀況的標準必要專利政策,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力量。
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易繼明則重點關注了我國地理標志保護模式。他認為,加強地理標志保護,首先應正確認識地理標志的性質及含義,完善集中管理的制度設計,并從行政司法機制的角度去尋求公權與私權的平衡。
中國政法大學無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馮曉青從數據財產化和知識產權制度構造的角度展開了討論,重點闡述了數據知識產權保護的合理性、特殊性,以及現行數據知識產權保護所面臨的困難,包括現行知識產權專門法存在的局限性。他認為,應構建權利限制機制,達成數據權利保護與限制利益的平衡。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法學教授董濤分析了知識產權治理現代化下的行政執法的必要性。他認為,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符合民法典治理效能提升下的基本訴求,同時符合財產權的法律屬性。為更好發揮行政保護的效果,還須繼續完善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的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的運行機制,針對數字時代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的不同特點進行適應性調整。
禮來公司助理副總裁何小萍則從一名創新藥企員工的角度,講述了近年來我國加強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促進醫藥創新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包括新修改的專利法中加入的藥品專利鏈接與藥品專利補償制度,感受到了我國加強醫藥創新保護的決心。
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耿文軍分享了創新藥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經驗,例如創新初期便進行技術分析,排除風險;產生創新成果后,采取包括專利、商標全球布局在內的一系列措施,對自身知識產權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論壇上,與會專家還就加大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懲處力度、建立商業數據保護的完整法律體系、完善醫藥領域保護體系建設等分享了自己的所見所想,引發觀眾熱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