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長:將研究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
9月2日,以“知識產權與時代同行”為主題的第十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在杭州開幕。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開幕式致辭中介紹,中國每年的專利、商標申請量已穩居世界首位,將研究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推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和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接續推進、壓茬進行。
申長雨介紹,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將知識產權上升為國家戰略,在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現在,中國每年的專利商標申請量穩居世界首位,通過專利合作跳躍促進提交的專利申請量和通過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提交的商標申請量已分別位居全球第二位和第三位,知識產權創造質量、保護效果、運用效益和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開啟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新時代。國外申請人在華申請發明專利累計超過79.8萬件,年均增長3.9%,申請商標累計超過108萬件,每年增長10.5%。
有關調查顯示,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美譽度已達到76分,與幾年之前的2012年相比,共提升了13分,整體步入到一個良好的階段。前不久,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了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國排名第14位,和2013年相比,整整提升了21位,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首。
申長雨表示,為繼續堅定不移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持續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在戰略規劃層面,將研究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推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和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接續推進、壓茬進行。在法律制度層面,將認真落實新頒布的外商投資法和新修訂的商標法,實施更加嚴格的商標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同時,加快推進專利法的修改,建立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和藥品專利保護期補償制度,延長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期。在審查業務層面,持續提升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提高專利、商標授權的及時性和權利的穩定性。
此外,在國際合作方面,我國正積極推進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合作,推進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商標注冊馬德里體系在中國的普及運用,推進“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共同建設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構建覆蓋全國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網絡。還將舉行中法、中歐、中英、中日、中韓等知識產權雙邊會,推進知識產權全方位對外合作。
據介紹,今年是中國信息年會和中國專利年會升級為中國知識產權年會之后的首次年會,也是年會第一次在京外舉辦,報名人數超過1萬人,創歷史新高。本屆年會包括開幕式及主旨演講、15場論壇、圓桌討論、發布會等一系列活動,來自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國際和地區組織,東盟秘書處和東盟各國知識產權主管機構,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國內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代表將深入探討新時代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同期還將舉辦專利信息服務和產品展覽、商標展和以“地大物博,標新創異”為主題的中國地理標志展。